首页 收藏快报文章正文

是民藏人为国家保护了流落民间的国宝和珍宝!

收藏快报 2021年08月27日 22:40 1741 民藏人

微信截图_20210827224319.png

(作者系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研究所所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刘一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谓经济强盛比造就文化艺术品市场繁荣,特别是近二十年,随着2.4亿的鬼谷子下山罐,5.5亿的清乾隆洋彩镂空瓶等天价藏品层出不穷,一股前所未有的收藏热似乎瞬间席卷了整个中国。受此影响,全国各地一座座古玩城拔地而起,电视台各种以寻宝、鉴宝为主要内容的栏目也是受到热捧,各大企业家、富豪们甚至普通百姓都加入收藏大军中来,收藏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


据统计,全国收藏爱好者及从业者已经突破一亿人,随着大量藏友的加入,赝品、仿品市场也是空间泛滥。在科学鉴定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特别是有些人的造假技术可谓登峰造极,给专家鉴定带来各种各样的闹剧和丑闻,这些闹剧和丑闻我们分开来看,一是专家面对大量技术高超的赝品显有心无力,二是有的专家没有职业操守和底线,为了钱开据不具备任何法律权威的鉴定证书,导致假证书满天飞也造成市场混乱;三是有些专家为了继续掌握话语权,直接判定民间文物全是假货。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不少珍贵的古董文物,被淹没在如海洋般的赝品中,这些珍贵的古董文物因为无人敢承认,无人敢收藏,于是乎有的流落海外,有的被恶意或无意损毁。当然,值得庆幸的是,在民间,一些私人收藏家中有那么一批有责任、有眼力的人士,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血汗钱,义务的保护了很多古董文物,同时他们也是为国家保护了流落民间的国宝、珍宝。


然而,民间藏家的义举一直遭受社会上种种非议,甚至诽谤。那么,民间到底有无珍贵文物?关于收藏动机应该怎样定义和评价?从个人多年收藏经验和经历,在此,我个人客观浅谈自己的观点,以其证明民间确还有国宝文物存在,同时也望引起社会对民间收藏家和民间博物馆以正确认识和尊重。


熟悉收藏行业的都知道,近20年,国家正规考古出土的文物是非常稀少的,但是,在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加之严禁建楼、堂、馆、所的政策及经济基础等原因,致使1992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基本建设,地方建设动土方量也极小,可就在这动土量极小的情况下,也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各种政策大开放,这20年来的基本建设可谓是中华五千年历史前所未有的。综观全国建设,近二十年的动土方量比历史上五千年动土方量的总和还要多,可在这样规模宏大的动土建设中,却远没有前四十年出土的文物丰富和量大,这样的情况不仅不合常理,更是令人质疑。


据相关公开数据,我国现馆藏的出土元青花共205件,均是1950年至2006年在全国16个省、市出土,其中安徽30件、北京20件、河北13件、江苏20件、江西61件、湖北5件、湖南3件、河南1件、山东5件、四川4件、内蒙古31件、甘肃4件、广西1件、新疆2件、浙江4件、吉林1件。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205件内其中有193件是从1950年到1992年所出土的,1993年到1996年一件也未出土,从1996年至今仅出土12件。这种现象难道正常吗?按照近20年这么大的基础建设规模来说,应发掘出比193件更多的元青花才对,难道是之前把地下埋葬的元青花都挖掘干净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时常有媒体时报道,某某建筑商发现文物遗址不报告,强行破坏进行施工。某权威媒体报道:江苏镇江13座宋元粮仓在挖掘机的不停施工中遭到巨大毁坏,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大型商住楼盘。经媒体报道后,虽然当地政府已叫停介入调查,却再也无法恢复宋元粮仓的历史原貌(此粮仓曾入围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初选)。细思极恐,这种情况也许只是无数案例中的个例。


再如2007年国家在宁夏盐池古峰庄修筑道路,挖掘机一下挖出三块重达3600克的金牌(后经考证是隋代末期农民起义领袖向海明遗物),被四位摊土的农民捡得,然后在银川古玩市场兜售半月余,竟无一人相信与敢认,还有不少人认为是铅上涂的化学金粉,将其民工赶出店门,幸得盐池文物、公安部门及时闻讯追缴,现珍藏于宁夏博物馆。


另例,辽宁一农民偶在内蒙古草原捡一金牌,据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我们得知也是一波三折,更颇具戏剧性的是该农民数年间先后上央视《鉴宝》栏目、国家博物馆、故宫、辽宁博物馆等权威单位求鉴,均被认为是赝品,农民无奈找一金匠出售,就在金匠将此金牌化为金水的千钧一发时刻,幸得某收藏家拯救,幸免被毁。后被内蒙古大学某老教授,眼含热泪双手颤抖地鉴识是先祖忽必烈的传令金牌,以五万元收购,现珍藏于内蒙古大学博物馆。我相信以上事例,不仅是无数事例的个例,也是民间老百姓发现出土文物已知的个例。我坚定认为目前还不知有多少不为人知而隐匿在民间的珍贵文物。


其实,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一旦发现文物,均视为封建的东西,一律销毁,同时百姓大都视出土文物(除金银外)为不祥之物,所以才有当时国家从民间老百姓手中发现征集许多文物的事例,当然也有不少百姓主动报告上交文物的事例。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全国上下谁人不知古董文物珍贵值钱,在收藏热的影响下,甚至很多人都把赝品当作国宝,所以才有,时下动土方量虽大,但很少再有老百姓发现古董文物主动上交报告的事。


仅从此一现象,我们就不难判定,偌大民间还不知有多少类似这样命运的文物处被藏匿着,甚至是不知有多少连持有者都不知他手中的古董文物为何物有何价值,还有的古董文物也许正处在随时随地被毁被灭的危险境地。


还有就是触目惊心的盗墓狂潮,给文物保护造成损失知多少。因为收藏热,因为古董文物能价值不菲,同样也加剧了盗墓之风,也给国家的文化遗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致使无数珍贵文物和国宝散失民间,甚至流落海外,以及随时都有面临损毁的可能。对此,单霁翔曾说,我国目前盗墓之风猖獗,其盗墓贼的活动已呈现出组织集团化、装备现代科技化的趋势,其水平不亚于甚至超越专业的考古人员,盗掘之风蔓延全国。


“十墓九空”已成为全国考古文物工作者们苍凉无奈地感叹。每当国家拨专项资金郑重其事地打开一座座古墓时,面对的却是盗墓贼留下的“纪念物”和犯罪痕迹。据说,文物部门耗时七年之久发掘的曹操墓,竟然也是一座早已被盗墓贼光顾掠夺过的墓。试想,如果发掘的是原始墓,也绝不会招致无端的猜忌和非议。洛阳唐代皇家恭陵墓被盗墓贼洗劫后,无数珍贵文物被数次中转倒卖到香港,幸得公安部门及时破案追缴,这些珍贵文物才被追回,让后人参观学习。


更令人震惊的是,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唐代李隆基武惠妃重达过吨的石棺椁竟然出现在美国,如此庞大的文物,如此规格的陵墓被盗,竟没有被发现,甚至神不知鬼不觉的被运至美国。幸得国家出面追缴,才使棺椁重返故地。据以往国家已发掘的皇家唐墓,一般金器都在千件左右,如此一想,武惠妃皇墓还不知又有多少其他珍贵文物散落在民间或境外。公安部门破获收缴的盗掘案,也仅是众多盗墓案中的个案。


众所周知,安徽蚌埠博物馆现珍藏的元青花大罐,属国宝级文物,它竟然是盗墓贼盗明代开国功臣汤和墓时所丢弃的一件残器,那些其他完整元青花和珍贵文物又被盗墓贼置于何方?西安发现十四座汉代张安世大墓,其中十三座竟是被盗的空墓。


以上几例,也许仅是盗墓潮中九牛一毛的个例,媒体报道的触目惊心盗墓案也是数不胜数,更重要的是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大小盗墓案又有多少呢!因此,流落海外或散失民间处于不良状态随时都有被毁的古董文物又有多少!更让人可怕的是,还有相当数量因其珍贵、价值大连文物专家都不敢认、不敢相信的古董文物又有多少!


然而令人可悲的是,我们的一些专家在面对民间出土的古董文物时不愿承认,竟然以一个“假”字便了事。有人找他们理论,他们却说:如果说真,那将会更加助长盗墓之风。这样的逻辑想想真是可怜可悲可叹!持有这样的观念,实则是这些文物工作者的沦落和无知,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国家文物政策的滞后。


作为政府文物部门和文物工作者,所肩负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就是发掘和研究保护文物。不但要研究保护好考古出土和馆藏文物,更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流失在民间的文物。国家有条件征集则征,如无条件征集则要向民间文物持有者宣传教育保护好文物,并登记在册,让国家择机择时征购。


我想这应是每一级、每一个文物工作者应尽的义务,而不应该在主观上为了防止盗墓之风蔓延,就故意将真文物鉴定为赝品,致使无知的持有者不是将文物损毁,就是将其湮灭在民间或廉价流出国门。


当前,面对盗墓猖獗,国家应积极建立起有关文物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打击力度,时时看好“三门”(墓门、馆门、国门)。针对“三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政策和措施,特别在教育、防范、打击三个环节并重应对,才能奏效。


时下,不少文物专家对于文物有偿鉴定和各类活动,真可谓趋之若鹜,反复利用收藏热的机会,四处走穴,大敛钱财,不负责任地乱出鉴定证书,此行为也是有辱文物工作者的使命,有损国家声誉。


据了解,国外特别是大英博物馆,针对民间求鉴的文物,一律实行免费鉴定,他们的观点理由:一是文物工作者拿着纳税人的薪金,理应为社会免费鉴定文物。二是文物工作的职责权利义务就是研究保护文物,而鉴定发现民间文物就是义务、权利和责任的具体体现。这样的观念,希望我们国家的相关部门及时制定政策,让文物工作者转变观念并付诸行动,发掘民藏、保护民藏、造福民藏,为我国文化收藏艺术行业的大发展创造长远的契机。

标签: 盗窃盗掘 倒卖走私文物

发表评论

民藏人网京ICP备2021026482号